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吴柏林 张婉莹 宋子升 寸小妮 孙莉 罗晶晶 李艳青 程相虎 孙斌 |
| |
作者单位: |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5CB45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17306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09201, 12120115013501)联合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
关 键 词: |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铀石 微区原位铀矿物稀土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低温热液 |
收稿时间: | 2016-12-15 |
修稿时间: | 2016-12-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