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直罗组物源分析及其铀成矿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张龙 吴柏林 刘池洋 雷开宇 侯惠群 孙莉 寸小妮 王建强 |
| |
作者单位: |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48,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5CB45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173060)和重点基金项目(编号4133031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09201,12120115013501)联合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深入分析了该区直罗组的沉积物源,并探讨了富铀砂岩的成因。结果显示:矿区直罗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51~308Ma,322~354Ma,1529~2182Ma,2200~2632Ma四个年龄区间;富Mn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的重矿物组合指示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通过与源区对比分析认为铀矿区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之北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和狼山东部地区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结合源区岩体铀含量特征分析,发现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相对于源区其它岩体强烈富集铀元素,是研究区直罗组高铀背景值砂岩形成发育的主要原因。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可以作为中东亚成矿域内盆地铀资源远景预测的重要依据。
|
关 键 词: | 物源分析 铀源 碎屑锆石U Pb定年 重矿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
收稿时间: | 2016-12-14 |
修稿时间: | 2016-12-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