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9年吉林宁江MS5.1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其发震机理初探
作者姓名:梁姗姗  徐志国  张广伟  梁建宏  张美华  安祥宇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10008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佳木斯地震台,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辽宁省地震局,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9053)、地壳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4053)共同资助
摘    要:采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宁江MS5.1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最佳断层面解节面Ⅰ走向304°/倾角81°/滑动角26°,节面Ⅱ走向210°/倾角65°/滑动角170°;最佳矩心深度6km,矩震级MW5.0。根据宁江MS5.1地震序列展布形态,推断节面Ⅱ可能为优势发震断层面,即本次地震的主控断裂为扶余-肇东断裂,和与其正交的第二松花江断裂共同控制着余震展布方向。全矩张量解在Husdon震源类型图上的投影显示本次地震具有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是1次体积增加的张性破裂。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震源区接收函数、电磁测深和地下热结构等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西太平洋板块作用形成俯冲带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热物质上涌,这些地球物理过程可能会改变莫霍面形态,使其向上突起并作用于活动断层,从而形成此次吉林宁江MS5.1地震。

关 键 词:宁江地震  波形反演  全矩张量解  Husdon震源类型图
收稿时间:2019-05-20
修稿时间:2019-07-31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