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洲夏季风30~60天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健颖,毛江玉.亚洲夏季风30~60天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43(4):796-812.
作者姓名:李健颖  毛江玉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37103、41730963,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IPOVAI-03,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QYZDY-SSW-DQC0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杰出人才培育基金CUG170643,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课题KLME1602
摘    要:本文基于1979~2015年中国台站观测的格点化高分辨率降水和NCEP II大气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了亚洲季风区夏季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性降水异常的关系,重点揭示了南亚和东亚子季风区ISO的相互作用及二者协同引起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的物理机制。合成分析表明,南亚和东亚ISO是通过高层辐散环流发生相互作用。在ISO位相1~3(5~7),异常活跃(抑制)对流从赤道印度洋北传至孟加拉湾—印度次大陆区域,其伴随的高层异常辐散(辐合)环流通过补偿效应,引起南海—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异常高层辐合(辐散),加强了局地的异常下沉(上升)运动,有利于南海—西北太平洋的异常抑制(活跃)对流发展并维持。南海—西北太平洋的异常抑制(活跃)对流伴随着显著的斜压散度,并进一步激发出一个连接南海和长江中下游的经向垂直环流圈,引起长江中下游强烈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和低层水汽辐合(辐散),使得降水持续性偏多(少),极端降水的发生概率持续地偏高(低),有利于(不利于)形成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研究还表明,亚洲季风区ISO的强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并对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具有调制作用。在ISO偏强(弱)年,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较高(低),且持续时间较长(短)。

关 键 词:持续性极端降水  大气季节内振荡  年际变化
收稿时间:2018/4/8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