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7年秋季降水异常成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唐红玉 吴遥 董新宁 白莹莹 魏麟骁 张驰 |
| |
作者单位: | 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11)、中国气象局核心业务发展专项(YBGJXM2018-05-04,YBGJXM2019-06-06)和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重大科研业务项目(西南区域2014-1)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2017年秋季,重庆降水出现前期异常偏多而后期异常偏少的特征。为分析造成降水季节内极端异常原因,使用1961年以来重庆34个气象台站秋季(9月上旬至11月下旬)逐日降水数据、NCEP/NECA和NOAA逐日高度场、风场、水汽场、海温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2017年重庆地区秋季降水出现季节内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环流的诊断分析表明:2017年重庆地区秋季降水出现明显旱涝转折、降水前多后少,其成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维持在重庆长江沿线及长江中下游一线,中高纬度维持双阻型,即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同时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其西部低槽东移缓慢,导致了重庆地区9月至10月上中旬强降水频发、降水异常偏多。10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减弱南退,尤其在11月其闭合单体完全退出大陆,低纬度地区的高压坝切断了水汽的向北输送;中高纬度呈现西正东负的距平分布型,贝加尔湖以东至鄂霍茨克海以西的大范围地区为负高度距平分布,负距平南界位于我国河套北部地区,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北,不利于降水继续偏多,发生由异常多向异常少的转折。此外海温强迫场的分析表明:初秋中高纬度出现的双阻型环流异常可能与前期和同期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偏暖有关;而前期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全区一致增暖模态和后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的主要原因和外强迫因子。
|
关 键 词: | 重庆 秋季降水 环流异常 成因 |
收稿时间: | 2018-03-30 |
修稿时间: | 2019-04-01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