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保护类村庄分布的多尺度异质性与生境偏爱性 |
| |
作者姓名: | 罗飞 芮旸 王玲 孙玮鸿 |
| |
作者单位: | 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127;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127;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27 |
| |
摘 要: | 特色保护类村庄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存环境的历史选择和长期适应,具有政策意涵和特定分布规律.论文以9381个人选国家级名录的该类村庄为研究样本,立足村庄的政策性地理事物属性,多尺度刻画其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着眼于村庄的有机体属性,明晰其对生境的偏爱性;进而综合生境和政策两方面揭示村庄异质分布的影响因子和机制.研究发现:①从分层异质性看,特色保护类村庄在其密度低的北方地区分布更集聚,在东西方向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在省域、市域和县域尺度的分布不均程度递增;②从局域异质性看,该类村庄在不同尺度均呈"南热北冷"分布格局,但空间格局的尺度变异明显,在县域尺度下显现出的空间模式更精细;③从生境偏爱性看,该类村庄最多选择中亚热带湿润区、低山区的斜坡及阳坡地带和中小河流沿岸地区,偏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主要道路沿线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km以内、中心城市周边20~80 km的区域;④从成因与机制看,该类村庄的分布主要受气候条件、文化资源、交通区位、评选政策等因子的综合影响,是政策导向机制和生境偏好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振兴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