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 |
| |
引用本文: | 杨玉卿 冯增昭. 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J]. 岩石学报, 1997, 13(1): 111-120 |
| |
作者姓名: | 杨玉卿 冯增昭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资助 |
| |
摘 要: | 华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层状硅岩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并据此可分为放射虫硅岩、海绵骨针硅岩和贫化石硅岩。化学成分特点和硅氧同位素值,具有生物化学成因硅岩的特征,与火山成因和热水成因的硅岩也有一定联系。层状硅岩的形成明显受断裂控制,硅质生物、上升洋流和水平洋流则是硅质富集、保存和沉淀的主要因素,而海底火山和热水活动的参与也起到一定促进。层状硅岩中有机碳含量丰富,平均0.69%,是潜在的有利烃源岩。
|
关 键 词: | 下二叠统 层状硅岩 硅质岩 成岩 华南 下二叠统 层状硅岩 生物化学成因 烃源岩 |
Form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edded Siliceous Rocks of the Lower Permian in South 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South China Lower Permian Bedded siliceous rocks Biochemical orig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