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华北平原粮棉消长变化看国内外粮棉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引用本文:姜德华,柯书金.从华北平原粮棉消长变化看国内外粮棉生产布局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1996,15(3):59-61.
作者姓名:姜德华  柯书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姜德华),中国科学院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柯书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70022)
摘    要:1 华北平原粮棉消长变化历史 1.1 60年代以前,棉盛粮衰、粮食不足 华北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之一。从战国后期至唐代前期的一千多年里,一直保持着我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植棉业始于明代初期。14世纪下半叶,棉花在华北平原普遍种植。明代长城沿线以南、淮河以北的北方棉区包括山东、河南、直隶、山西、陕西五省。其中以山东、河南棉产最丰富,冠于全国。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撰《棉花图》云:“伏见冀、赵、深、定诸州属,农之艺棉什八九”。可见在明清时代,冀鲁豫等许多地区的粮田让位于棉花生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