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桑日地区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成矿作用的思考
引用本文:冯翼鹏,徐旭明,鲁扬,段炳鑫,唐建科,董洪凯.西藏桑日地区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成矿作用的思考[J].矿物岩石,2018(3).
作者姓名:冯翼鹏  徐旭明  鲁扬  段炳鑫  唐建科  董洪凯
作者单位: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摘    要:针对西藏桑日地区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中不对称的小褶皱、书斜构造、旋转碎斑、"云母鱼"等的运动学标志,确定韧性剪切带呈左行剪切,结合EBSD实验结果及特征矿物变形温度计厘定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温度在400℃~500℃区间内,围压为300MPa~375MPa,变质相为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差异应力(σ)为61.07 MPa~334.08 MPa。应变速率(ε~′)为10~(-11 )s~(-1)(500℃)和10~(-13 )s~(-1)(380℃)。其主体变形时代为89.9 Ma±0.46Ma之后,43.58Ma±0.42Ma之前,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产物。综合表明,Au元素富集于韧性剪切带北东端脆-韧性变形带与脆性断裂转换处,韧性剪切带为Au元素的活化、运移及沉淀富集提供了场所。研究为印度-亚洲板块的碰撞,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对该地区大地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学、运动学资料,并为该地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提供了思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