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
| |
作者姓名: | 杨富全 毛景文 刘锋 董永观 柴凤梅 耿新霞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新疆大学地质勘查与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1130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6BAB07B02-01和2007BAB25B01)及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786006)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克因布拉克中型铜锌矿床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铜锌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l型和H_2O-CO_2(±CH_4/N_2)-NaCl型。成矿温度变化于146~448℃,在170℃、270℃和350℃出现峰值;流体盐度变化于0.2%~46.9%NaCl_(eq),峰值为1.5%NaCl_(eq)和5.5%NaCl_(eq);流体的密度0.55~1.19g/cm~3。硫化物的δ~(34)S集中变化于-8.4‰~1.9‰,峰值为0‰,表明硫来自岩浆。石英和方解石δD_(SMOW)介于-130‰~-79‰,δ~(18)O_(SMOW)值介于8.0‰~11.6‰,δ~(18)O_(H2O)值为-1.7‰~4.4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中δ~(13)C_(PDB)变化于-5.3‰~-1.1‰,暗示碳来自花岗质岩浆。成矿时代为早中二叠世,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
关 键 词: | 铜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克因布拉克 阿勒泰 |
收稿时间: | 2009-05-20 |
修稿时间: | 2009-07-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