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秦岭北缘深浅部流体通道特征
引用本文:施锦,刘耀炜.西秦岭北缘深浅部流体通道特征[J].地震,2002,22(4):35-41.
作者姓名:施锦  刘耀炜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1B0203)
摘    要:根据全球流体通道网研究的最新进展,应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和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对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强震活动区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在选定的研究区内,存在一条特征比较明显的贯穿整个岩石圈的流体通道,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二种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即软流圈中流体的底辟作用和岩石圈中构造块体间的相互错动,二种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即软流圈中流体的底辟作用和岩石圈中构造块体间的相互错动。岩石圈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在热的传输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导致其中的岩石介质在相对较高的温度状态下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重新分布过程,主要有:(1)中下地壳的含水岩石发生了脱水反应;(2)脱水反应诱发了岩石的局部熔融;(3)局部熔融体系内部不同密度的岩石介质发生了重力分导作用,低密度的流体组分向局部熔融体系的上部迁移,高密度的组分向局部熔融体系的下部迁移,经过长期的演化,中地壳的上部形成低速高导层,下地壳的底部则形成高速层。

关 键 词:全球流体通道网  脱水反应  局部熔融  重力分异作用  秦岭地区  构造环境  地震前兆
文章编号:1000-3274(2002)04-0035-07
修稿时间:2002年6月27日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and superficial fluid pathway at northern edge of west Qinling
Abstract:
Keywords:Global fluid networks  Dehydration of rock  Partial melting of rock  Gravity differenti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