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    要: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西缘,是中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晚白垩纪花岗岩体上覆新元古代新寨岩组的矽卡岩带内。矽卡岩蚀变矿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阶段、阳起石-绿泥石阶段、磁铁矿-锡石阶段、锡石-磁黄铁矿-闪锌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阶段。以都龙矿床中的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在识别矿物组合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与LA-ICP-MS技术对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都龙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可分为3类,且具有一定的世代特征。GrtⅠ世代为早阶段形成的钙铁榴石(And_(95~99)Gr_(1~5)),多位于核部,呈残余状,与透辉石共生;GrtⅡ世代为形成时间稍晚的钙铁-钙铝榴石(And_(50~80)Gr_(20~50)),多围绕GrtⅠ世代形成,与钙铁辉石共生;GrtⅢ世代为最晚阶段形成的细粒钙铝榴石(And_(30~40)Gr_(60~70)),量少,多呈不规则状。石榴子石与辉石的矿物组合变化暗示流体氧化性具有逐渐降低趋势。微量元素特征显示GrtⅠ世代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特征,GrtⅡ世代呈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左倾型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分配可能受石榴子石晶体化学结构和固溶体端元组分共同影响。不同世代石榴子石成矿元素In和Sn含量差异也较大。GrtⅠ世代In和Sn含量分别为(63.0~264.0)×10~(-6)(平均值为159.0×10~(-6))和(2 790~13 100)×10~(-6)(平均值为7 441×10~(-6));GrtⅡ世代In和Sn含量分别为(1.6~81.0)×10~(-6)(平均值为20.0×10~(-6))和(436~4 740)×10~(-6)(平均值为2 518×10~(-6))。石榴子石中In与Sn含量的正相关关系暗示了两者的同时性、同源性,并且在矽卡岩形成早期已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富集趋势。因此,系统地研究矽卡岩中的矿物化学特征对有效约束成矿流体在矽卡岩蚀变与矿化过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