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 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赵明胜,田景春,王约.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 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J].地质论评,2014,60(2):299-309.
作者姓名:赵明胜  田景春  王约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411620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 2011ZX05007 003 01)的成果。
摘    要:晚奥陶世上扬子海南缘以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的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中见有由小型褶皱和层间阶梯状断层等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其上下地层均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开始于凯迪阶末期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结束于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靠近滇黔桂古陆一侧的上扬子海盆内(古蔺—桐梓—松桃)的变形构造层以小型褶皱为特征;向海一侧(綦江—秀山)则逐渐过渡为以小型阶梯状断层为主,同时伴有小型褶皱,但川南长宁一带的五峰组中未发现有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在滇黔桂古陆向海一侧较近陆一侧发育,其变形强度逐渐增强,且由西向东同生变形构造的发育强度增强,表明扬子海在沿滇黔桂古陆的西侧可能为较平坦的古海底地貌,而东侧具有较陡的斜坡存在。在渝东南秀山,仅同生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地震事件成因的火焰状岩脉。另外,在桐梓地区,同生变形构造层的上、下与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之间均见有斑脱岩层,因而推测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变形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因。在火山事件引起地壳多期震荡的背景下,处于陡坡上的塑性泥(页)岩发生滑动形成同生变形构造。同时,奥陶纪末期是加里东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导致滇黔桂古陆西侧较为平坦,而东侧较陡的古海底地貌可能与奥陶纪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的碰撞相关。

关 键 词:黑色页岩  同生变形构造  形成机制  上扬子海南缘  五峰期  奥陶纪
收稿时间:2013/2/26 0:00:00
修稿时间:2013/5/21 0:00:00

The Forming Mechanism about Contemporaneous Deformed Structures in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from the Southern Edge of Upper Yangtze Se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