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鲁塘煤系石墨矿区构造格局及控矿机制 |
| |
引用本文: | 王路, 彭扬文, 曹代勇, 丁正云, 莫佳峰. 湖南鲁塘煤系石墨矿区构造格局及控矿机制[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 48(1): 48-5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20.01.007 |
| |
作者姓名: | 王路 彭扬文 曹代勇 丁正云 莫佳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南 长沙 410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56)。 |
| |
摘 要: | 湖南鲁塘矿区为我国著名的煤系石墨矿区,煤系石墨的形成受岩浆热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双重控制,其成矿和赋存都与构造格局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构造作用对煤系石墨成矿的影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构造特征和煤系石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鲁塘矿区构造格局呈现出分区分带性特征,东西方向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条带;南北方向可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分区。自西向东,随着与岩体距离逐渐减小,煤层受岩浆热作用的影响逐渐增大,煤的石墨化程度也逐渐增高。由南向北,构造变形强度逐渐增强,导致北部分区形成以封闭式高温-高压的成矿环境为主,同时,应力作用促进了煤的石墨化,导致煤的石墨化程度较高;中部分区内构造情况复杂,形成不同温度压力条件的成矿环境,煤的石墨化程度差异性明显;南部分区构造情况简单,主要构成开放式环境,煤的石墨化程度较低,仅在近岩体附近可形成煤系半石墨。研究成果为煤系石墨资源勘探提供了有力依据。
|
关 键 词: | 鲁塘矿区 煤系石墨 构造格局 构造控矿 骑田岭岩体 |
收稿时间: | 2019-11-30 |
修稿时间: | 2019-12-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