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巴山紫阳地区粗面岩黑云母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
| |
引用本文: | 王刚,王宗起,张英利,王坤明. 北大巴山紫阳地区粗面岩黑云母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J]. 矿物学报, 2014, 0(3) |
| |
作者姓名: | 王刚 王宗起 张英利 王坤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ZS130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K131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091;12120114009401) |
| |
摘 要: | 紫阳地区粗面岩呈北西向分布于北大巴山构造带,岩石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选取2条典型剖面,对紫阳地区粗面岩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剖面粗面岩中的黑云母Fe2+/(Fe2++Mg)分布较均一,并且贫钙,指示为原生黑云母。在云母分类图解中,蒿坪剖面自底向中上部岩石中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且具有富铁趋势,金猪店剖面为富铁黑云母,且从蒿坪剖面底部岩石至中上部再到金猪店剖面黑云母MF平均值表现为0.598→0.533→0.350减小趋势,MgO平均值亦表现为14.40→12.14→7.61的减小趋势,而FeOT/(FeOT+MgO)和Al2O3的平均值则分别为0.55→0.61→0.77和12.19→13.43→15.00的增大趋势,显示随着岩浆演化阶段不同,岩浆来源从壳幔混合源向壳源转化,且其可能形成于与造山作用相关的背景环境下。矿物化学研究显示,黑云母的平均结晶温度早期为542℃到675℃再到晚期为575℃,氧逸度也相应从-10~-11.9到-11.7~-13.5减小,最后到-15.5~-16.1,说明黑云母形成于中温、中氧逸度环境,且随着岩浆演化成岩条件由早期的相对氧化向晚期相对还原的方向转化。
|
关 键 词: | 粗面岩 黑云母 矿物化学 北大巴山 |
Mineral 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Biotite in Trachyte from Ziyang Area in North Daba Mountains and its Genetic Significanc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