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次罕见早春飑线大风过程演变和机理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盛杰 郑永光 沈新勇 张涛 曹艳察 林隐静 |
| |
作者单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2003、2016YFC0203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1、41530427)和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 093)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2018年3月4—5日,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发生时间早,落区范围广,多地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对流天气,尤其飑线在江西境内造成了严重大风灾害。基于大气环流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特征,将该次过程分为初始、发展和减弱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西风槽前西南急流造成的低压倒槽为强对流提供大尺度触发条件;发展阶段对流活动位于槽前暖区中,飑线在江西造成极端大风;入夜后,冷锋南下,对流进入减弱阶段。环境场及对流参数诊断表明江西中北部低层高温高湿,中层干冷,温度垂直递减率大,有利于产生雷暴大风。南昌探空长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温湿要素气候态异常,与历史同期比,低层明显偏暖偏湿,中层偏干,有利于极端对流天气发生。综合多源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析中小尺度特征,本次江西飑线过程特点及成因包括:(1)受引导气流和前向传播共同作用,飑线移动速度快。(2)自动站分析显示飑锋后雷暴高压强,与锋前暖低压作用造成强密度流,有利于产生大范围直线型大风;(3)通过对比飑线弓状回波南北段回波结构差异表明,飑线后侧中层干后向入流促使降水粒子相变,剧烈降温形成的强下沉运动(下击暴流)是导致极端大风的主要原因,后部层云区下沉气流增强雷暴高压加之动量下传作用对雷暴大风有增幅作用。
|
关 键 词: | 大范围雷暴大风 极端天气 强对流 飑线 |
收稿时间: | 2018-09-29 |
修稿时间: | 2018-12-20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