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层中潮滩沉积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 |
引用本文: | 白雪莘, 张卫国, 董艳, 潘大东, 王张华, 孙千里, 陈静, 陈中原, 刘晋嫣.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层中潮滩沉积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65-117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4 |
| |
作者姓名: | 白雪莘 张卫国 董艳 潘大东 王张华 孙千里 陈静 陈中原 刘晋嫣 |
| |
作者单位: | 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2.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23),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2012KYYW0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 |
摘 要: |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南通地区NT钻孔(长60.9 m)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岩性特征、粒度、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探讨了全新世早、晚期潮滩沉积的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NT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层(U1~U6层),其中U2层下部(49.9~44.8 m)和U6层(7.5~0.3 m)为潮滩沉积,具有较低的退磁参数S比值及较高的硬剩磁(HIRM)和SIRM/χ,表明反铁磁性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等含量和比例较高。结合漫反射光谱(DRS)分析,发现U6层上部盐沼(1.5~0.3 m)赤铁矿和针铁矿富集,U2层下部的盐沼仅富集赤铁矿。这一差异与U2层和U6层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有关。U2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且曾长期暴露地表,有利于赤铁矿的形成,其后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盐沼不断垂向加积,始终处于水下环境,不利于针铁矿的形成;U6层形成于晚全新世三角洲海岸的进积过程中,氧化还原相互交替的环境有利于针铁矿的形成,后期成陆后的成土作用生成了较多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研究表明,全新世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盐沼具有不同的磁性特征,磁性特征的研究可以提供潮滩沉积环境演变的信息,对三角洲古环境重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全新世 潮滩 磁性特征 针铁矿 赤铁矿 长江三角洲 |
收稿时间: | 2015-12-15 |
修稿时间: | 2016-02-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