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拔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 |
引用本文: | 黎道洪. 贵州水拔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岩溶, 2006, 25(3): 256-26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3 |
| |
作者姓名: | 黎道洪 |
| |
作者单位: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 |
| |
摘 要: | 通过贵州水拔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19号,计45种或类群,隶属3门6纲11目28科。该洞内由4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有光带群落( 2. 822 8)、水塘群落( 0. 993 1)、水塘群落( 0. 338 8)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 0. 286 9)。用Pea rson相关系数进行部分环境因子与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CO2 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空气中CO2 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前者≤ 0. 05,而后者则≤ 0. 01;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均≤ 0. 05)。在地表,温、湿度是影响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但在特殊的溶洞内由于洞尾段的温度四季较稳定和整个洞穴内的湿度均较高,故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
关 键 词: | 洞穴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拔洞 贵州省 |
文章编号: | 1001-4810(2006)03-0256-07 |
收稿时间: | 2006-04-10 |
修稿时间: | 2006-04-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