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特征及成矿意义
引用本文:邰文星,周琦,杨成富,何金坪,刘光富,王泽鹏,赵平.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特征及成矿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3(1):106-119.
作者姓名:邰文星  周琦  杨成富  何金坪  刘光富  王泽鹏  赵平
作者单位:1.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五地质大队;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3.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摘    要: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矿田东段,是近年发现的近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以发育在簸箕田金矿区的皂矾山矿段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结合矿区以往基础地质信息,分析了角砾岩的产状、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显示:皂矾山角砾岩为构造角砾岩,并分为构造热液角砾岩和构造破裂角砾岩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阶段包括石英-白云石、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雌雄黄-辰砂-石英-方解石3个阶段。总结了簸箕田金矿床的成矿过程,首先是形成灰家堡背斜,其次是形成皂矾山含矿构造角砾岩,最后是含矿热液运移、成矿物质萃取及矿体的形成。构建了簸箕田金矿“两富两贫”的成矿模式:距离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近,矿体越富,距离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远,矿体越贫;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深部位置的矿体越富,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上部位置的矿体越贫。

关 键 词:构造角砾岩  成矿阶段  成矿过程  成矿模式  簸箕田金矿床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