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
引用本文:王雅萍,杨雪飞,王兴志,黄梓桑,陈 超,杨跃明,罗文军.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集性能及成因机制[J].地质科技通报,2019,38(1):197-205.
作者姓名:王雅萍  杨雪飞  王兴志  黄梓桑  陈 超  杨跃明  罗文军
摘    要: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开展了较精细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研 究 结 果 表 明,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晶粒白云岩储层储集性能良好,其主要的储集岩类型为粉晶白云岩及具残余颗粒结构的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溶洞与裂缝,总体上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的孔隙型 和 孔 隙-裂 缝 型 储 层。研究区晶粒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及演化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位于古地貌高地的台坪相及颗粒滩相为储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白云岩化和重结晶作用是形成现今粉晶白云岩及具残余颗粒结构粉晶白云岩的最直接原因;而多期溶蚀改造是研究区晶粒白云岩储层次生孔隙和溶洞形成的关键。综合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龙王庙组粉晶白云岩储层成因演化模式,并将其演化划分为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埋藏阶段及构造破裂阶段。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