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2000—2020年生态网络演变及关键修复区识别
引用本文:赵菊花,杨永崇,王涛,杨梅焕,谢艳玲,郭志炜,陈佳旺.黄土高原2000—2020年生态网络演变及关键修复区识别[J].测绘通报,2023(8):19-23+77.
作者姓名:赵菊花  杨永崇  王涛  杨梅焕  谢艳玲  郭志炜  陈佳旺
作者单位:1.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 西安科技大学国土空间研究所;3. 贵州省第一测绘院;4. 中冶武勘智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生态修复工程对国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态质量评价及构建生态网络是识别生态修复区域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构建2000、201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网络,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识别不同时期生态关键修复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空间上呈西北差东南优的分布特征。2000—2010年,生态质量改善趋势明显,占总面积的53.55%。(2)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廊道数量增加,总长度减少。生态廊道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林地、耕地。重要廊道多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生态源地附近,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西北部廊道数量少、距离远、重要性低、连通性较差。(3)黄土高原生态关键修复区中,生态夹点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部,障碍点分散在东部和南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耕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生态断裂点分布广泛,在黄土高原东部省会城市周边较集聚。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关 键 词: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电路理论  生态夹点  黄土高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