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主要含水岩组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谢渊, 邓国仕, 刘建清, 董维红, 鲁洪江.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主要含水岩组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的影响[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3): 64-74. |
| |
作者姓名: | 谢渊 邓国仕 刘建清 董维红 鲁洪江 |
| |
作者单位: |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81;2.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1;3.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
| |
基金项目: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PLC200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85、40302020);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112100006、1212010331302ZT1-2);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07ZQ026-037)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通过典型水文钻孔和露头剖面沉积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及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形成时,北部环河组、洛河组均广泛发育河流相沉积,而南部环河组湖泊相为主、洛河组沙漠沙丘相广泛分布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对含水岩石中长石、粘土矿物、方解石、石膏等重要矿物组成和易溶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成明显控制,也控制了含水层和隔水层空间分布,并显著影响了深层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的区域分布变化。在沉积-成岩环境条件下,影响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变化的主要水-岩作用包括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溶滤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受含水层沉积岩相古地理、地下水循环及水岩作用等因素控制,环河组、洛河组地下水总体表现为盆地北区TDS低、淡水发育、以HCO3型为主,南区TDS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以HCO3·SO4型为主的分布规律,地下水水化学和水质分布在北区分布变化小、在南区上下含水层分布变化复杂。
|
关 键 词: | 鄂尔多斯盆地 洛河组和环河组 沉积岩相古地理 含水岩石矿物和化学组成 水-岩作用 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与水质分布 |
收稿时间: | 2012-09-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