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金融联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汪菲,罗皓,王长建,叶玉瑶,张虹鸥,林晓洁,陈静.金融联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23(4):581-595.
作者姓名:汪菲  罗皓  王长建  叶玉瑶  张虹鸥  林晓洁  陈静
作者单位:1. 广州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2.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3.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4.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712);
摘    要:将粤港澳大湾区2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联系通过联锁网络模型转换为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大湾区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珠江口形成网络联系的高能量区,珠江东岸的金融联系水平整体较珠江西岸高,向外围空间的等级扩张具有连续性或渐进性;2)整体网络的集聚性和通达性良好,存在小世界性,广州天河、越秀及佛山南海、顺德等节点具有较高的等级性和接近性,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系的重要中介。相比等级性和接近性在空间上的有序过渡,中介性的极化态势较为明显;3)大部分等级性高的节点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具有结构洞优势,外围空间节点的限制度较大。网络主要依靠核心或次级核心子群的部分节点产生金融联系,边缘子群中大部分节点间的金融联系微弱;4)与粤港澳大湾区各节点总链接量呈负相关的变量有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管控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变量有交通便捷程度、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服务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与地区总链接量的关系复杂,具有双边效应。

关 键 词:银行网点  金融联系  城市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