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鲁苏西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外侧褶皱推覆带,属层控型铜钴矿床。矿床产出于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矿山组还原性地层中,按层序关系分为三层矿体,即坎莫托段底部、白云岩化页岩段底部和刚波夫段底部,矿床受卢非利安造山活动的推覆挤压作用而呈向斜形态。矿石类型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其中硫化矿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硫铜钴矿、辉铜矿、硫钴矿等,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平行层理细脉状和脉状矿化,前两种矿化为成岩期(821~762 Ma)盆地卤水中的铜钴离子经生物还原作用沉淀形成,后者是由于卢非利安造山期(600~530 Ma)的推覆挤压作用促使早期硫化物再活化、运移并经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氧化矿主要矿石矿物为孔雀石、硅孔雀石、菱钴矿和水钴矿,是在表生期低温(<50°C)流体作用下,经过硫化物氧化、流体酸中和、次生铜钴氧化物沉淀三个过程形成,由于铜钴元素的迁移性差异,形成氧化带上钴下铜的分层矿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