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压性背景下\"二元体系域\"层序构型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
| |
引用本文: | 陈平1, 2 陆永潮2 杜学斌2, 3 林卫兵2. 准噶尔盆地腹部压性背景下"二元体系域"层序构型特征及其形成机理[J]. 地质科学, 2010, 45(04): 1078-1087. |
| |
作者姓名: | 陈平1 2 陆永潮2 杜学斌2 3 林卫兵2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3. 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 |
| |
摘 要: | 在对野外露头、综合录井、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准噶尔盆地层序构型与传统层序模型强调的“三元体系域”不同,具有典型的“二元体系域”特征(低位粗碎屑体系域和湖扩超覆细碎屑体系域),结合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认为多幕逆冲挤压和松弛后稳定沉降相互耦合的作用过程是构成“二元体系域”的主要机制,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平静期、活动期和萎缩期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斜列型砂体预测模型和削截尖灭型砂体预测模型。
|
关 键 词: | 准噶尔盆地 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 形成机理 |
收稿时间: | 2010-04-28 |
修稿时间: | 2010-05-16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