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南紫云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引用本文:刘凯,毛建仁,赵希林,叶海敏,胡青.湖南紫云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地质学报,2014,88(2):208-227.
作者姓名:刘凯  毛建仁  赵希林  叶海敏  胡青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11805,1212010911012,1212011121098)、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1DFA22460)、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基础地质项目(编号:121201112012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3070800、1212011085446)资助的成果。
摘    要:紫云山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组成,前者为岩体的主体,呈环状分布于岩体的周边,发育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后者为补充侵入体位于岩体的中央部位,两者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2.5±1Ma和222.3±1.8Ma,都为印支晚期的产物。两种岩石类型的SiO2含量存在明显间断,A/CNK变化范围分别为0.99~1.05和1.08~1.15,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弱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类岩石都具有高的Rb、Cs含量和Rb/Sr比值,低的Sr、Ba、Eu含量,强-中等负铕异常,以及高的(87Sr/86Sr)i值和低的εNd(t)值,显示了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起源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种岩石类型形成的温压条件和成岩深度有明显差别,暗示两者的源区不同。紫云山岩体两类岩石都是在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挤压-松驰构造环境下形成,岩浆底侵作用形成了少量有幔源组分加入的花岗闪长岩,其后上地壳泥砂质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了黑云母花岗岩。华南印支期主要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和高精度年龄数据显示,在华南内陆带和武夷-云开山脉带,由南而北,岩体形成时代逐渐变新,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所引起的挤压应力由南向北传递的结果。

关 键 词:紫云山岩体  LA-ICP-MS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意义  湖南
收稿时间:2012/12/31 0:00:00
修稿时间:2013/5/13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