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秦岭构造带古生代花岗岩与赋矿花岗伟晶岩的成因联系
作者姓名:王梦玺  郭腾龙  凤永刚  梁婷  周义  孙小筠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教育部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9YFC060520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8JM4009和2020JM-215)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300102271208)共同资助
摘    要:东秦岭构造带发育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和赋存稀有金属以及铀矿床(化)的花岗伟晶岩,但二者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因此,文章统计了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年龄,并对比了二者全岩和矿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以此探讨二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年龄统计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3期岩浆活动:第一期(490~500 Ma)形成了区域上最大的漂池S型花岗岩体;第二期(435~460 Ma)峰期约为450 Ma,形成了东秦岭广泛发育的二长花岗岩,为区域上最大的灰池子I型花岗岩体的主体岩性;第三期(约420 Ma)形成了分布范围和规模均较小的正长花岗岩。赋存稀有金属矿床(化)的花岗伟晶岩形成时代为380~440 Ma,而赋存铀矿床(化)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形成时代约为420 Ma,与第三期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相同。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与漂池岩体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相似,说明二者均为秦岭群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并不存在演化关系。另一方面,相似的全岩Sr-Nd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正长花岗岩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具有相同的源区,而且二者具有相似的全岩微量元素组成和黑云母离子替代方式,暗示它们存在演化关系。正长花岗岩母岩浆的温度比黑云母花岗伟晶岩母岩浆高100℃,而且从正长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伟晶岩锆石中U含量升高而Ti和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降低,说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是同时期正长花岗岩分异晚期的产物。

关 键 词:地球化学  花岗伟晶岩  花岗岩  古生代  东秦岭构造带
收稿时间:2021-05-12
修稿时间:2022-03-03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