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乡村”语境下成都竹艺村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视角
引用本文:张文力,朱喜钢,何思琪,严永红.“后乡村”语境下成都竹艺村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视角[J].热带地理,2024(2):280-291.
作者姓名:张文力  朱喜钢  何思琪  严永红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3.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都市中产化进程与政策研究”(17ASH00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窗景的视觉显著性对工作者疲劳恢复的影响”(2023SJYB0154);
摘    要:政府引导城市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然而外力介入常导致“后乡村”场域内乡村主体的式微,探究“后乡村”社区的空间演变机制对可持续旅游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文章套用空间生产理论,借助多元利益主体分析,建立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整体性研究框架。以成都竹艺村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分析“后乡村”多维空间的生产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1)竹艺村旅游发展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和社区治理模式的转换融合实现内外部驱动力量的优势叠加;2)租赁经营模式下乡村表征成为三重空间中的主导,作为权力主体的外部企业通过制度建构引导空间生产、实现旅游构想;3)社区治理模式明确了社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保障了村民和村集体在空间生产中的话语权;4)“后乡村”社区的空间生产主要由乡村振兴政策的地方响应、资本通过下乡实现再循环、现代性流动下的主体行动和消费需求变迁下的视觉营销4种动力驱使。文章进一步拓展了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本土化实证研究,有助于引导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发展,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生态的双重目的。

关 键 词:三重乡村空间模型  空间生产  后乡村  旅游地  竹艺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