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生态本底-格局-潜力框架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引用本文:张伟,龙闹,李盛港,王龙.基于生态本底-格局-潜力框架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热带地理,2024(2):212-225.
作者姓名:张伟  龙闹  李盛港  王龙
作者单位:1.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 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资助(2020B0101130009);
摘    要: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尝试将生态恢复潜力、修复效率纳入研究范畴,建构了生态本底-格局-潜力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通过生态优先修复区的识别实现修复效率的提升。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显著下降,自然恢复力良好与保护政策支持强的地区存在空间错配。以乡镇为单元进行生态修复分区,发现:1)生态维持区占总面积的7.7%,应以综合改善为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2)生态保护区面积占44.5%,作为生态安全的底线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加大政策管制力度。3)生态提升区面积占11.9%,应通过多样化、持续的维育措施为主,以强化区域生态网络的冗余度。4)生态修复区面积占35.9%,此中,优先修复区是拥有较高的自然恢复力与政策扶持的地区,应以实施长期、渐进式的修复工程为主;协同修复区拥有较高的自然恢复力,但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应当协同上级政府或区域联合治理,提升区域整体修复效率。

关 键 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分区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