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性特征和断裂带的结构 |
| |
作者姓名: | 张伟 李海兵 黄尧 司家亮 刘栋粱 李勇 王焕 杨光 孙立文 |
| |
作者单位: |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2]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4]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江苏连云港2223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大型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编号:1212011121267)、《龙门山构造带深部地质调查》(编号:1212011220264)致谢: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魏金川、成都理工大学岳相元硕士对岩石薄片研究工作给予帮助.成都理工大学闫亮、颜照坤博士对钻孔岩心分层工作给予帮助,汶川科钻中心吴建国、吴孝斌和刘光杰司机师傅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汶川科钻中心樊腊生提供的WFSD-2孔的部分工程数据,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 |
摘 要: | 以WFSD-2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研究,识别出该钻孔岩心具有6段岩性,从上向下依次为彭灌杂岩(0-599.31m)、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599.31-1211.49m)、彭灌杂岩(1211.49-1679.51m)、三叠系须家河组三段(1679.51-1715.48m)、彭灌杂岩(1715.48-2081.47m)、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2081.47-2283.56m)。彭灌杂岩主要以花岗岩和火山岩为主,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以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煤层(线)和砾岩为主。3套彭灌杂岩与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重复出现,时代较老的岩性段逆冲覆盖在新的地层之上,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逆冲岩片叠置而成。岩心中断裂岩较为发育,主要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反映出脆性变形作用的特点。通过对断裂岩的统计分析,厘定了20余条产状不同、规模不等的次级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和断裂密度峰值显示FZ600、FZ720、FZ782、FZ817、FZ922、FZ951、FZ1449、FZ1681、FZ2082为主要断裂带,其中FZ1681系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依据断裂岩的组合特征可以将岩心中断裂带的结构以断层泥为核部划分为两大类:对称型断裂带和不对称型断裂带。根据地表破裂带、WFSD-1钻孔岩心中主滑移带位置的几何关系、岩性分层等因素,可推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应位于FZ1134、FZ1449或FZ1681之中,同时也暗示该地区经常发生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活动。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缩短和快速隆升作用,暗示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非常强烈。
|
关 键 词: |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断裂岩 断裂带结构 映秀-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