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96—2015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和时空变化分析
作者姓名:王俊奇  王广军  梁四海  杜海波  彭红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勘测队,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西宁8100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100103);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ZJ-743)
摘    要:研究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植被响应,以及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模型(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MESMA),完成了1996—2015年黄河源区4.4万km2、7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提取,并基于转移矩阵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东南部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且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1996—2004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57.25%,基本不变的区域占16.02%,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的区域占26.73%。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源头及一些河谷地带、环湖地区受人类影响较大,且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尽管黄河源区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毒杂草的面积也由1996年的16 060 km2增加到2015年的22 942 km2,20年间增加了6 882 km2,毒杂草面积的增加对黄河源区局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关 键 词:植被覆盖度  MESMA  黄河源区  时空变化
收稿时间:2020-10-10
修稿时间:2021-01-0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