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夏邦栋,张开均,孔庆友.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1999,6(3):173-180.
作者姓名:夏邦栋  张开均  孔庆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摘    要:青藏高原内部自北而南沿羌北-昌都、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分别发育了3条磨拉石带。各磨拉石带的长度均超过1000km,宽度一般仅数十km,沉积物具有碎屑性、粗粒性、再旋回性,沉积体厚3000~8000m,具有在挤压造山背景下形成的磨拉石建造的基本特征。各磨拉石带都位于各自的地体缝合带并跨越其两侧的部分地带。北边的为金沙江缝合带及其西延部分,中部的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边的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3条磨拉石带标志着有3条雄伟的造山带与之毗邻。北边的是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中部和南部的两条造山带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文中建议分别称之为藏中造山带和藏南造山带。此外,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明显滞后于地体缝合的时间,其间有后继的浅海盆地发育。磨拉石带的发育历史勾绘出青藏高原构造演化遵循一个程式,即"地体拼接-后继性盆地发育-造山作用发生-山脉消亡",这是很有意义的构造现象。

关 键 词:磨拉石带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  藏中造山带  藏南造山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