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雪鸡坪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对成矿因素的初步认识
引用本文:钟惜时.雪鸡坪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对成矿因素的初步认识[J].云南地质,1982(2).
作者姓名:钟惜时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摘    要:本文根据评价该铜矿床所积累的资料,论述了矿带的和矿床的地质特征,对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也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矿床所处构造可视为一单斜(复背斜的东翼),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本区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属印支期,矿带和矿床严格受深断裂和褶皱断裂带的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岩中,侵入的围岩是上三叠统雪鸡坪组,围岩的岩性以砂板岩、安山岩为主。蚀变作用较弱,但仍能区别出三个蚀变带,由内向外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绢云母——碳酸盐化带,而以石英化与铜矿化关系最密切,钾化、碳酸盐化次之。石英化是多期次的,形成三个铜矿化期。矿体分布在蚀变中心部位,岩浆及热液的多期次,造成矿化的迭加。虽然该矿床铜平均品位较低,但当三期矿化迭加或出现强烈石英化时,可形成富矿段。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矿石为细脉浸染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