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水位的形成机理及确定方法 |
| |
作者姓名: | 陈崇希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72085). |
| |
摘 要: | 对地下水三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水位的传统计算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计算观测孔中水位的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是缺乏物理基础的纯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观测孔中水位的机理, 提出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只是孔口的流量为零, 而孔内却存在"抽水"和"注水"的井孔; 多层井(multilayerwell) 不一定要求"多层"的条件, 在均质单一含水层中的井孔可以具有多层井的基本特征; 混合井孔的水位并不"混合", 混合观测孔中存在符合机理的水头分布和流量分布规律等观点.普遍而言, 三维流中的观测孔不能用通常所说的线汇/线源刻画, 也不能用近几年提出的孔内为层流(线性流) 的假定来研究该问题, 然而可用笔者于1993年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方便、有效地模拟.就说明性算例而言, 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只能近似用于孔径大于0.2m且径距大于10~20m的条件.
|
关 键 词: | 地下水三维流 观测孔水位 混合井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等效渗透系数 有限元法 |
文章编号: | 1000-2383(2003)05-0483-09 |
收稿时间: | 2003-05-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