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作者姓名:雷艳  胡建芳  向荣  付少英  李永祥  曹怀仁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1204);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沉积记录"项目(GZH20110031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53);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SKLOGA201603B)。
摘    要:通过对两根沉积柱GHE27L和GHE24L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的分析,本文探讨了21.1 ka BP以来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可能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沉积柱GHE27L的TOC含量、TN含量、C/N比值及δ13Corg值分别为0.53%~1.81%,0.07%~0.18%,8.2~16.0和-23.6‰~-20.3‰。沉积柱GHE24L各参数则分布为0.45%~1.65%,0.09%~0.24%,5.3~12.2和-22.6‰~-20.4‰。沉积柱总体有机质的剖面变化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海北部沉积有机质具有海洋和陆地混合来源,但以海洋有机质来源为主。冰期陆源有机质对总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比全新世高。末次盛冰期南海北部气候相对干旱,C4植被发育。全新世夏季风增强、降雨增多。自2.0 ka BP以来,人类活动对南海北部海洋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末次盛冰期   稳定碳同位素   古气候
收稿时间:2016-12-23
修稿时间:2017-03-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