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高估的讨论 |
| |
作者姓名: | 刘静 徐晶 偶奇 韩龙飞 王子君 邵志刚 张培震 姚文倩 王鹏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天津 300072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西安 710054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英国牛津 OX1 3AN 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北京 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广东珠海 519080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北京 1000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060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2232,U1839203,42030305,42104061)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W(7.9±0.2)表...
|
关 键 词: | 1920年海原大地震 历史地震 震级标定 面波震级 矩震级 同震位移分布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