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纬度造山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中亚和北美的对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孙晨 朱秉启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930640)、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21XJKK0803)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1003)联合资助的成果 |
| |
摘 要: | 长期化学风化速率(LCWR)和化学风化剥蚀率(CDF)是表征区域化学风化程度和揭示地貌和气候系统演变的重要依据。全球尺度上,中纬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研究远比低纬地区争议更多,原因之一是其风化机制在理论认识上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造山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与物理侵蚀、构造、气候之间的关系等。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方法,针对北半球中纬度典型造山带(中亚黑河流域和北美内华达山脉)开展了相关数据和资料的系统整理与再分析,估算了黑河流域的LCWR值和物理侵蚀速率(E)值并与内华达山脉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内华达山脉的LCWR分别为17.4~895 t/km2/a、1~173 t/km2/a, CDF分别为0.17~0.81、0.02~0.61,LCWR与E均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等仅局部相关。研究区的长期化学风化主要表现为“供应受限型”风化,但黑河流域局部地区已处于“供应受限”与“动力学受限”过渡的风化阶段。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已有成果的综合分析,中纬度造山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速率受到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协同影响,但主控因素为地质因素,而化学风化剥蚀率则主要受控于其他因素。
|
关 键 词: | 长期化学风化速率 化学风化剥蚀率 物理侵蚀速率 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方法 中纬度造山带 |
收稿时间: | 2022-08-03 |
修稿时间: | 2022-11-30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