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李逊, 孙湘君.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J]. 第四纪研究, 1999, 19(6): 526-535.
作者姓名:李逊  孙湘君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2060,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951-A1-402-402-05-03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南海南部1796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26000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南海南部末次盛冰期时高山雨林的范围可能是现在的2~3倍,表明气温明显下降;从末次盛冰期到冰消期,巽他陆架一直为热带低地雨林及红树林占据,表明在此期间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存在着千年级的准周期波动。这种波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中期。本地区在2000aB.P.以来芒萁孢子大量增加,一些高山雨林的成分重新出现,可能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低地植被的破坏有关。

关 键 词:孢粉   深海钻孔   环境演变   南海南部
收稿时间:1998-08-14
修稿时间:1999-09-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