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碎屑细粒沉积岩中收缩裂隙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李钊 孙雨 闫百泉 于利民 王鑫锐 刘如昊 |
| |
作者单位: | 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24;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松原,138000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872158)、海南省科技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编号:2021JJLH0077)和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编号:LBH- Q21081)的成果 |
| |
摘 要: | 陆源碎屑细粒沉积岩收缩裂隙广泛发育(湖)海陆过渡相中,其成因机制对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也是震积岩和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调研国内外收缩裂隙的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收缩裂隙的形态特征、成因机制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收缩裂隙主要发育在(湖)海陆过渡相粉砂岩与黏土岩互层的陆源碎屑细粒沉积岩中,通常发育在粉砂岩层的底面,向下逐渐尖灭于下部黏土岩层,呈肠状、脉状或蠕虫状的粉砂质充填,其层面形态可分为纺锤形裂隙、不规则裂隙、多边形裂隙等多种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收缩裂隙的成因包括与盐度变化相关的合气作用、地震作用、风暴作用、微生物席破裂作用等。收缩裂隙对沉积环境、事件性沉积、高频(湖)海退—(湖)海侵界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根据收缩裂隙的形态特征及其组合可以指示沉积相带,根据收缩裂隙的发育特征及其伴生现象可以指示地震、风暴、重力流等事件性沉积;微生物成因的收缩裂隙具有沉积物暴露的指示作用,能够指示不同级次的(湖)海退—(湖)海侵界面及古(湖)海平面变化。
|
关 键 词: | 收缩裂隙 微生物席 沉积构造 液化砂脉 细粒沉积岩 |
收稿时间: | 2023-01-05 |
修稿时间: | 2023-03-30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