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北印支期太保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
| |
引用本文: | 李响, 王令占, 涂兵, 田洋, 谢国刚, 张楗钰, 张宗言, 2021. 粤西北印支期太保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地球科学, 46(4): 1199-1216. doi: 10.3799/dqkx.2020.193 |
| |
作者姓名: | 李响 王令占 涂兵 田洋 谢国刚 张楗钰 张宗言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武汉 430205;;2.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205 |
| |
摘 要: |  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还存在不同的争议.以广东西北部连山地区晚三叠世含暗色微粒包体(MMEs)的太保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4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9.8±1.8 Ma、220.5±1.0 Ma、221.5±1.7 Ma和220.2±1.1 Ma,为印支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低硅、高碱,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79~1.16.包体SiO2含量为55.13%~62.56%,铁、镁含量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MgO和FeOT含量分别为2.31%~4.60%和5.53%~6. 63%.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均富集轻稀土,并表现出显著的Ba、Sr、Ti负异常.寄主花岗岩和包体均具有较高的εNd(t)值(-3.42~-2.60和-0.90~-0.52)和较小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30~1.35 Ga、1.10~1.13 Ga).寄主花岗岩具有较宽泛的εHf(t)值(-2.6~+4.3,平均值为+0.7)和两阶段Hf模式年龄(0.95~1.39 Ga)变化范围,指示太保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下地壳变基性岩物质的熔融,并与亏损地幔物质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基于以上数据,笔者认为太保岩体是印支晚期伸展条件下亏损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结合近年来报道的邻近区域的基性岩浆活动,认为华南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可能开始于晚三叠世(233 Ma).

|
关 键 词: | 太保岩体 闪长质包体 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中生代构造转换 华南板块 |
收稿时间: | 2020-05-1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