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GPS观测数据揭示的日本M_W9.0地震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垂向变化 |
| |
作者姓名: | 陈飞 刘泰 付广裕 佘雅文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 100036;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3. 河北地震局, 石家庄 050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3704)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003,4157407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本文利用大范围的震后GPS数据和黏弹性球形地球位错理论,定量研究了日本M_W9.0地震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垂向变化.首先结合陆地和海底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基于球形地球位错理论格林函数和贝叶斯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发现其最大错动量高达59m.然后在均一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假设前提下,确定了震源周边地区地幔黏滞因子的最优解,发现依据该地幔黏滞因子获得的理论远场震后位移和GPS观测结果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高达0.81cm,不能解释远场观测结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震中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沿垂向方向进行分层,建立了一个随深度变化的地幔黏滞性构造模型,然后综合利用远近场的GPS数据对该地区地幔黏滞因子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震源周边地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最优解为40km,40~220km深度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6×10~(18)Pa·s,220~670km深度之间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1.5×10~(19)Pa·s.上述地幔黏滞性构造使远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为0.12cm,仅为利用均一地幔黏滞性构造所得均方根误差值的15%,大大提高了远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观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析表明,近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浅层的地幔黏滞性结构,而远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深部的地幔黏滞性结构.
|
关 键 词: | 日本MW9.0地震 球形地球位错理论 地幔黏滞因子(黏滞因子) 震后形变 岩石圈弹性层厚度(弹性厚度) |
收稿时间: | 2019-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