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渤海-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的探讨
引用本文:操云云,邢磊,王星辰,赵美训.渤海-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的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作者姓名:操云云  邢磊  王星辰  赵美训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
摘    要:正构烷烃的组合特征是古环境研究的有力工具,但在渤海-北黄海低碳数正构烷烃的来源及其指示意义的研究还较缺乏。本文主要对渤海-北黄海6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C14~C38)的组成、分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北黄海的正构烷烃组成呈单峰模式,C27、C29、C31正构烷烃含量较高,且具有明显奇碳优势。(2)各个站位中高碳数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H)空间分布表明该研究海域陆源输入主要沉积在河口;烷烃指数(AI)表示该海域整体上陆源输入的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所占比例相似;低碳数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L)的平均值为0.9,不具有奇偶碳优势,可能受到石油及其衍生物的影响。(3)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渤海-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高低碳数正构烷烃分布不仅受水动力影响,来源也是其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4)将高碳数正构烷烃相对含量((C27+C29+C31)/TOC)和低碳数正构烷烃相对含量((C15+C17+C19)/TOC)分别与三种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相对含量((B+D+A)/TOC)做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研究海域高碳数正构烷烃来自陆源输入,C15、C17、C19正构烷烃不能作为海源生物标志物。此外,降解指数(C26正构醇/C29正构烷烃)与C15+C17+C19正构烷烃含量的对比表明降解不是该研究海域低碳数正构烷烃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低碳数正构烷烃的来源和分布控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