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用原地重熔说讨论热液铀矿形成的若干问题
引用本文:张珂,中山大学.用原地重熔说讨论热液铀矿形成的若干问题[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24(2):98-103.
作者姓名:张珂  中山大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871 0 1 3)
摘    要:从花岗岩原地重熔说的角度,对热液铀矿床研究中存在的诸如矿岩时差,大小岩体矿化特征,产铀岩体判别指数以及与钨(锡)、铌、钽矿化,红层和构造运动等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重熔说认为,岩体只是重熔界面凸起而被剥蚀的地方,岩体的大小仅反映剥蚀程度的大小,而无本质的区别。由于铀沉淀的“位源距”较大,铀总是沉淀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外接触带作为成矿围岩,既可以是沉积岩(包括红层)、变质岩,也可以是早期的花岗岩,前二者反映剥蚀程度较小(“小岩体”),后者反映剥蚀程度较大(“大岩体”)。由于后者的成矿围岩为花岗岩,所以产生了矿岩时差大的错觉。用化学成分计算出的指数与铀矿化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铀矿化一般晚于钨(锡)、铌、钽等矿化,故多与“大岩体”有关,其成矿壳层较低,成分也较为简单。铀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其矿化很可能包括了构造运动方面的重要信息。

关 键 词:热液铀矿床  花岗岩  矿岩时差  原地重熔  成矿作用  成矿机理  构造活动  铀矿化  花岗岩
文章编号:1000-2251(2001)02-098-06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Concerned the Origin of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 from the Point of Remelting in situ View
ZHANG Ke.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Concerned the Origin of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 from the Point of Remelting in situ View[J].Journal of East China Geological Institute,2001,24(2):98-103.
Authors:ZHANG Ke
Abstract:
Keywords: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  granite  remelting in situ  time differences between mineralizaion and country rock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