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水增养殖品种结构布局的探讨
引用本文:王衍亮,刘明松.海水增养殖品种结构布局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9(2):7-13.
作者姓名:王衍亮  刘明松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经济研究所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研究探讨了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良好品种结构布局。首先深入调查分析了我国“七五”末期生产发展资金、苗种、饲料可供量和产品市场容量,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保证低收入经济增长要求等制约因素后,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运算,得到1990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布局格局:渤海区以对虾生产为主,鱼类、滩涂贝类和贻贝配套生产为辅;北黄海区以海带、贻贝、扇贝等海珍品,对虾生产为主,滩涂贝类、鱼类生产为辅;南黄海区以文蛤、对虾、紫菜生产为主,其它品种生产为辅;东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和其它品种生产为辅;南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生产为辅。整个海水养殖生产将形成以虾(鱼)带贝、以贝保藻、以藻养珍,藻、贝、鱼虾海珍品类比例为0.20:0.60:0.20的格局。海水增殖的重点是建立三个中心开发区:渤海增殖中心开发区、东黄海主要港湾增殖和滩涂经济贝类增殖中心开发区和南海增殖中心开发区。放流品种以对虾、海蜇、岩礁鱼类、滩涂和浅海贝类为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开发与管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开发与管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