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长江、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 |
| |
引用本文: | 陈中原, 刘演, 陈静, 孙千里. 大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长江、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J]. 第四纪研究, 2015, 35(2): 275-28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2.03 |
| |
作者姓名: | 陈中原 刘演 陈静 孙千里 |
| |
作者单位: |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2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上海 20009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111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 |
| |
摘 要: |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不同纬度带大河三角洲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相近纬度带的长江、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剖析了全新世中期无"高于现代平均海平面"的"壅水"现象,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海岛屿和白令海峡对北极圈南下融水进入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太平洋起到了限制作用.大量的研究还表明,距今约7ka时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4m,而此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约为-10m,长江三角洲仅约为-5m;随后,它们的差距逐渐减小,反映了沉降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层序、结合相对海平面曲线来判断区域沉降差异的方法; 总结了三角洲古地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式,以及利用三角洲新石器遗址"最低居住面"重塑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路径.这些均为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地貌环境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
|
关 键 词: | 全新世 相对海平面 大河三角洲 沉降判别模式 古地形响应 |
收稿时间: | 2014-11-13 |
修稿时间: | 2015-01-07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