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多源人工示踪试验表征岩溶管道结构特征:以贵州苍蒲凹地下河为例
作者姓名:耿新新  张凤娥  陈宗宇  聂振龙  朱谱成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人工示踪试验是岩溶水文地质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分别在基流期和降水条件下对苍蒲凹地下河实施了多源示踪试验,以探究其岩溶管道的展布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基流期和降水条件下均检测到来自水箐、黄连村及廖家坡3个落水洞的示踪剂,降水条件下的示踪剂回收率分别为88.12%,90.01%,84.01%,表明苍蒲凹地下河为多源单汇型地下河。基流期及降水条件下示踪剂运移特征均表明,水箐至苍蒲凹的流动路径曲率最大,黄连村至苍蒲凹的流动路径为主岩溶管道,廖家坡至苍蒲凹的流动路径上存在双通道,且在靠近地下河出口处存在溶潭,据此建立了苍蒲凹地下河管道结构的概念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复杂岩溶地下河的水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 键 词:岩溶区  多源示踪试验  管道结构  苍蒲凹地下河  溶质运移
收稿时间:2022-07-11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