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构型研究
引用本文:胡修权,鲁洪江,易 驰,等.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构型研究[J]. 中国岩溶,2022,41(6):847-859 doi: 10.11932/karst20220601
作者姓名:胡修权  鲁洪江  易驰  李江寒  陈克勇  鲁杰  肖陈静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4.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217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PLC201710)
摘    要: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碳酸盐岩整装气藏,震旦系灯影组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具有成岩和成藏演化复杂的特点。结合野外、岩芯、测井以及生产动态将储层构型划分4种,层状溶洞构型FMI成像测井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斑点顺层分布;葡萄花边状溶洞构型为亮色背景下暗色斑块零星分布;角砾间溶洞构型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斑点、暗色短线状影像杂乱分布;缝洞组合构型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正弦线状影像和暗色斑点分布。层状溶洞构型推测为埋藏期外来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角砾间溶洞构型、缝洞组合构型推测为表生喀斯特岩溶作用形成,葡萄花边状溶洞构型推测为次生成因,海平面下降时形成缝洞体系,海平面上升时海水充填缝洞,形成葡萄花边胶结物。不同储层构型在常规测井特征上也存在差异。
通过多测井系列联立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将4类储层构型进行区分。利用测井构型解释成果,在地震反演约束的条件下开展了灯影组储层构型建模,分别在高石梯地区和磨溪地区,探讨灯四段储层构型平面展布规律。钻井试气结果表明层状溶洞构型厚度对油气产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层状溶洞构型较发育区为勘探潜力较大的区域。


关 键 词:储层建模   灯影组   储层构型   判别模型   高石梯—磨溪地区
收稿时间:2021-12-0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