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陈贻祥, 黄奇波, 覃小群, 韩凯, 肖琼, 苗迎, 杜成亮, 贺德煌.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J]. 中国岩溶, 2022, 41(5): 684-697. doi: 10.11932/karst20220502
作者姓名:陈贻祥  黄奇波  覃小群  韩凯  肖琼  苗迎  杜成亮  贺德煌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4;;2.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541004;;3.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3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43);科技部援外项目(KY201802009);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D17129047)
摘    要: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
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关 键 词:自然电场法   高密度电法   岩溶洼地   浅层岩溶水   西江中下游
收稿时间:2021-12-1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