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安徽铜陵矿集区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及其构造格局
引用本文:汤井田,周聪,任政勇,王显莹,肖晓,吕庆田.安徽铜陵矿集区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及其构造格局[J].地质学报,2014,88(4):598-611.
作者姓名:汤井田  周聪  任政勇  王显莹  肖晓  吕庆田
作者单位: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第3项目“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第5课题(SinoProbe 03 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B04B01)联合资助成果。
摘    要:安徽省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其深部结构,SinoProbe-03项目部署了6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表明该区深部2D/3D构造特征明显,进行3D反演是必要的。通过挑选适当的测点和频域数据,设计合理的参数,利用WSINV3DMT程序,进行了大地电磁3D反演研究,得到了铜陵矿集区3D电性模型;利用模型响应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对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表明所选反演模型整体可被接受,但部分区域精度低。该结果的剖面切片与2D反演模型相比,整体结构一致,局部存在差异;利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空间切片,讨论了该3D反演模型的电性结构及其所揭示的铜陵矿集区构造格局,浅部的局部电性差异大于深部;平面的电性分布显示了一定的分区特征;垂向电性分布显示出一定的分层特征;高阻体的分布代表着侵入岩的活动范围;深部的低阻区反映了该段下地壳未受到大规模岩浆的扰动。

关 键 词:铜陵矿集区  地球物理  大地电磁  三维反演  电性结构  相位张量
收稿时间:2013/10/1 0:00:00
修稿时间:2/3/2014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