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盘龙城遗址剖面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引用本文:周驿佳, 邹春辉, 王婷, 郭爱鹏, 邹秋实, 毛龙江, 莫多闻. 2025. 盘龙城遗址剖面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四纪研究, 45(1): 283-295.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5.01.22
作者姓名:周驿佳  邹春辉  王婷  郭爱鹏  邹秋实  毛龙江  莫多闻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 南京 210044;;; 2.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 泰安 271000;;;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44;;; 4.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 430071;;; 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20087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0YFC15216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1218)共同资助
摘    要:江汉平原位于我国东亚夏季风盛行区, 同时也是我国新石器时期以来人类活动与文化兴替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因此成为探索古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理想场所。盘龙城遗址作为夏商时期江汉平原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聚落之一, 开展对其内部的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 对于揭示在中原文化控制下环境变化对江汉平原遗址群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武汉盘龙城遗址王家嘴发掘区获得的长度为450 cm、 年龄范围为3650~3300 a B.P. 的自然剖面, 进行AMS14 C测年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 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 重建盘龙城遗址内部的沉积环境演变, 进一步探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3650 a B.P. 为次生黄土层, C/N较低, SiO2/Al2O3与BA值上升, 相反 Rb/Sr 和Ki值下降, 风化作用减弱, 气候环境凉干; 2)3650~3460 a B.P., C/N增加, Rb/Sr和Ki值先降低后缓慢上升, SiO2/Al2O3与BA值变化趋势相反, 风化强度先降低后增强, 气候回暖, 土壤中有机质增多。此阶段古人开始在王家嘴岗地上居住并发展稻作农业; 3)3460~3300 a B.P., Rb/Sr和Ki值先降低后升高并出现峰值, SiO2/Al2O3与BA值先升高后降低且出现高峰, 风化强度先减弱后增强, 气候凉干。C/N异常升高, 主要源自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址修建后盘龙城地位上升, 成为长江中游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而王家嘴因府河水位下降露出大片土地, 适宜开展稻作农业; 4)3300~3200 a B.P. 王家嘴废弃后, 人口逐渐从宫城区转移至杨家湾。此时江汉平原气候环境寒冷干燥, 降水减少。在气候恶化与战争的双重因素影响下, 盘龙城遗址最终被废弃。

关 键 词: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全新世   江汉平原   盘龙城遗址
收稿时间:2024-04-11
修稿时间:2024-09-21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